餐饮大数据搭建与应用

2014年12月16日 10:49动拇指

餐饮企业信息化都包含那些系统

餐饮企业信息化基本上涵盖以下方面:收银系统、会员系统、考勤系统、财务的ERP系统、官网、微信端、公共平台的后台账户、外卖平台、APP、供应链、wifi系统。

这些系统对企业有什么帮助

传统餐饮企业主要做了收银系统、会员系统和财务ERP。但这几个系统目前多半只停留在财务使用层面,对整体运营没有太多支撑。大数据对餐饮企业来说,必须有时间值,有量级。时间值或量级达到不了,都不能形成大数据,因为对于统计学来说,需有一个评估依据。一个量级和时间值会有一个数据值的极限和一个数据时段的合理性。

在餐饮企业信息采集端里面,其中官网是被大家忽略的。大家很少把企业的官网建设好,官网的应用和信息采集可能大家一直没有使用到。像官网里面顾客IP的地址数,浏览时长,浏览页面的待机时长,这些可能大家都没有采集,这些往往是目标客户群或我们的合作伙伴。微信端,大家都说很多了,订阅量、阅读量、转发量,这些数据大家都知道,但是怎么用可能没有想好,后面我会讲。还有字段的设置也很重要。公共平台的后台账户,主要指大众点评类、团购类网站,以及淘点点、易淘食等这些后台账户,大家可能用到了,截图订单或发送消息,但是会员消费消息可能没有采集到。

供应链这块就更多了。首先自己有供应平台,产品的标准成本卡、原料的供应商、比价体系、标准出成率、保质日期、体积、动线设计、储存量、员工的搬运程度等,都有关系。供应链这块,里面涉及到工业工程和员工单位小时的最大产出,比如什么时候订货,什么时候进货。员工在我们预估的设备环境下,产能什么时候是峰值,什么时候是低值,低值和高峰值之间用户量多少,以及做什么样的营销活动等。如果做营销活动,你期望的最高点击率达不到预期峰值,就没有意义了。所以数据一定要各个系统不同的环境之间匹配关系,才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大数据环境、工作环境和营销体系。

再说一下wifi,wifi是最近三年讨论比较火的一个话题。据我了解,wifi目前提供以下渠道:1.进入wifi时长;2.他跟谁离的近;3.进入wifi环境。比如有用户不是我会员,或之前关注过,但后来又取关了,针对这类情形,我们可以做一个推送营销活动。对餐饮企业来说,我们能采集的数据是什么时候点的某道菜,什么时候结的账,这个系统都能采集到,根据买单和结单时间计算出顾客用餐时长,这个用餐时长不包括前后的到店时长。有了wifi,可以了解到顾客什么时候进入餐厅,什么时候离开餐厅,这个两个时长合在一起,就是顾客整体用餐及体验时长。这个数据对于提升餐厅翻台率,提高营销活动效果,增强产品设计体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。没做过餐饮的朋友可能对这个数据不太理解,我深入讲一下。我们目前系统里面读到的时长,就是默认为顾客到店的时间,他买单的时间默认为顾客离店的时间,但是实际上顾客用餐时长会远远大于这个时长。比如顾客进店之后,员工引位或领位,或顾客坐下之后拿菜谱点菜到买单结账之后,一般都会再唠会儿嗑。但是这个买单之后唠嗑和喝茶的时间,在系统里是读不到的。所以目前来说,餐饮系统用餐时长一般在50分钟到1小时之前的用餐时长,这个时长是顾客点菜和买单的时长,而不是顾客真正使用餐厅的时长,也就是上座率时长,这时长是虚假的,所以对餐饮企业来说,有wifi环境之后,他获得的时长才是顾客到店到离开的真正时长。这个时长才是评估顾客翻台率和KPI的指标。

数据采集点的设置有那些考量点

这个考量点,我认为需要结合数据的运营需求、财务需求和信息采集功能。大家可能很多都做过ERP和信息系统,对数据采集并不陌生。数据是有系统日志的,日志的数据也是很全的,只是没有形成报表,这个只要你有运营需求,就可以让系统帮你生成,这没有问题。但是有些系统的日志不是天天保存,如果不保存,可以让相关人员实现保存并设置,这块也没问题。

第一点:数据采集字段设置。餐饮企业或其他伙伴可以参考一下,首先业务流和工作流需要有清晰的设置,考量点要设置出来。

第二点:顾客的接触点。顾客进入餐厅之后跟餐厅有哪些互动,这些必须要变为你的收集点。你收集上来后的数据才有可能对运营决策有帮助。上面讲的是我们对外的一个考量点,对内是员工工作节点、工作时段以及标准工作的一个起始时间,都需要采集到。这些点包括什么,我大概举个简单例子,你的菜品的进店时间,菜品从储存移动到加工间的时间,菜品接单之后生产时长,菜品接单之后出厨房的时间,菜品上座时间,这些在餐饮企业是必须掌握到的,这些跟顾客的整体体验是相关联的。

再说数据采集的字段设置,目前餐饮企业多是IT或财务部门说了算,他们从内控及供应链角度或信息设置方面来考虑,往往对餐饮企业的运营需求缺乏考虑。因此我们在运营一些业务流时一定要先梳理出来,之后提交给IT,IT接收到信息后才会帮你实现,才会帮你形成报表,有报表之后,我们的运营伙伴才会很好的运用这个报表。举个简单的例子。比如一个顾客到店用餐,他什么时候点第一道菜,什么结束点最后一道菜,什么时候第一道菜上桌,什么时候最后一道菜上桌,每道菜进厨房打印小票的时间,每道菜离开厨房的时间,这些统计出来之后,我们可以计算出顾客在整个用餐过程中的机会点、提升点、流程设计点,这个才能推动整体餐厅的绩效优化或体系优化。这里面可以引进一些大数据的理念,怎么讲,就是说顾客整体的点菜时长、上菜时长、实际的整体用餐时长,比如说用餐时长可以这么算,从第一道菜离开厨房开始,上菜时长-顾客买单时长=顾客用餐时长,这个时长有多长时间,我们可以看到点完第一道菜和点完最后一道菜的时长,这个时长可以算作顾客整体的点菜时长,这个时长我们希望压缩的,我们需要压缩顾客的点菜时长,相对减少用餐时长来提高翻台效率。这方面涉及菜谱,涉及产品制作时长,涉及菜品的选择及顾客的喜好等。

我知道大家想听的是金百万的会员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采集,下面讲一下金百万的会员管理体系。

首先介绍一下我们会员体系能采集到的数据端。来源于两个系统,第一个来源雅座的会员体系,这个体系会采集到会员哪些信息?举个简单例子, 顾客什么时候来,什么时候开的卡,什么时候到店用餐,他的的消费金额、储值金额,等等,也就是顾客的会员标签。第二个来源收银系统,收银系统会记录每单点单的菜品明细,点了什么菜,坐什么台位,用餐时长,交易金额,是现金还是银行卡,抑或储值或积分。这些信息会被收银系统采集到。目前金百万已将两个系统打通。我们会读取到顾客什么时候开卡,什么时候进店消费,进店消费什么菜品,菜品消费时长,买单之后什么时候离场,买单喜好用现金还是会员卡、银行卡,顾客的消费金额和购买力。

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企业内部形成数据说话机制

在企业大数据思维方式和信息化建设方面,还有一点需要企业内部达成共识,那就是拿数据说话。如果数据字段设计比较周到,采集比较全面,踢掉主观感情因素,数据能够更客观地考量体系。数据化的管理和应用一定要以运营为基础,运营是决策层、使用层、方案的设计层。邓总(金百万董事长邓超)以前在品途的分享中曾说到:信息化之前是以IT为主导,第二是财务。未来系统的信息化应该是以运营为主导。运营是主体,运营承接开发、研发、销售和顾客端。有运营才知道顾客需要什么,体系需要什么,怎么帮助到顾客。未来餐饮企业也好,其他企业也好,数据开发和数据收集的整个开发管理都应该以运营为主体。

数据化、信息化如何提高顾客参与感

给大家举个例子,目前金百万研发新菜品时会邀请顾客体验,给菜品打分,以此提升菜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稳定性。会员系统和数据系统打通之后,还可以采集到这个顾客属于什么年龄段,喜欢什么时候来用餐,喜欢几个人来用餐,喜欢哪类型的菜品,比如辣的、什么肉等。这些菜品标签和数据标签都会采集到。

这个信息采集到之后,并不能无的放矢,也不是为了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,实际上是我们为了菜品研发以及提高顾客满意度做准备的。首先我们研发一个菜品,比如研发宫保鸡丁,它属于鸡肉类,有甜口味,炒制出来微辣,这类型的菜品,我们想在市场上投放,想了解顾客是否喜欢。如果有会员和数据系统支撑的话,我们可以拿一个店来测试顾客满意度和体验度,但这个设置是有风险的,成或不成都会在一定的顾客群产生影响,会形成心里暗示,会使一部分不满意的顾客离开餐厅,造成流失,而且供应链体系、财务体系、决算体系、营销体系都没有支撑作用。有了大数据之后,有了会员数据标签之后,我们设计新的流程,叫新菜品研发体系。这个新菜品研发体系,会读哪些数据呢,比如我们研发与宫保鸡丁相关的字段设置,然后我们再从顾客群里选择喜欢吃类似产品的顾客,并分为不同的年龄层和人数。第一,先分年龄层,第二把顾客划分人数,两三人,还是五六个人,是普通工作餐,还是朋友聚会餐,再把顾客按用储值银联卡分一下。分完不同的用户群后再采集标本,通过我们客服中心打电话通知一些顾客,是否有意愿体验我们新菜品,如果有意愿我们指定地方进行新菜品试吃。从试吃环节来获得新菜品研发成功率和顾客喜好度,降低无效研发。

现在餐饮企业数据化建设难度在哪里,主要是不会建立详细全面的信息采集系统,第二是信息采集系统不是由一家企业提供,比如收银、会员、ERP是一家企业,但像美团、大众点评之类的公共平台又不能纳入信息体系,这些信息是断点的,不能统和到一块。

刚刚讲外界收银系统,一些营销或促销活动,数据端不能直接读入收银系统,会造成两方面的麻烦:一是财务系统需要原始凭证,不能直接在信息系统读取;二是加大了员工工作强度,需要记录不同的数据,记录不同渠道来的营销活动,以及不同的折扣和方案。同时,财务在进行核算时也不易精确到位。大数据说大也大,说小也小,主要是大家得明白自己的业务体系流程和节点。明确之后,如何把这些业务节点放到数据系统里面,这叫内部信息系统建设。第二步一定要清楚顾客和餐厅的接入点在哪里,企业间的接入点又在哪里,比如线上线下,一定要清晰明确,明确之后把信息节点录入到系统里面。这样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的结合,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,形成真正的大数据体系。

大数据的思路和信息化建设是很容易的,当中有两点很关键:1.坚持。数据要有一定的时间沉淀,否则就是不完善的数据,接下来的分析也会是偏颇的。2.数据的运营。大数据有了,怎么运营对企业有帮助,这个很关键。具体运营因人而异,因企业而异。有了数据之后,要有一套运营体系和服务体系,要把会员、收银、ERP、供应链、网站、浏览量等等这些数据都收集到一块,进行混合分析,才是真正的运营分析体系。大数据的环境下,个人学习能力一定要强,否则必然会被淘汰,这也是关键点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于:品途网

上一篇:如何做农产品O2O来自于一个创业者的思考!
下一篇:动拇指--工作=快乐